相关热点
网站统计
边疆学以边疆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一是研究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二是研究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三是研究边疆安全和治理的对策。边疆学学科旨在以国家重大急需和边疆战略为引领,以复合、多元的模式来培养边疆研究和治理人才,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国际性等特点,涉及历史、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学科。在教学内容方面,边疆学以相关学科的交叉结合点为主要领域,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
招生单位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四川大学牵头,联合云南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大学、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建的。中心主要围绕中国西部边疆问题开展研究,致力于建设党和国家急需的治藏、治疆、治边和周边国家研究的新型智库。2014年6年,中心被四川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评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9月中心作为相对独立的研究实体从原挂靠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转入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西部边疆中心在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学术交流与协同合作、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方面,中心已汇聚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师资梯队。其中教授20余名,博导10名。专职科研人员分别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国巴黎七大、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院所,专业背景涵盖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法学、地理学等多学科领域。此外,中心还聘请协同单位50余名研究人员为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聘请了来自军事科学院、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等政府、军队和研究单位的实务专家驻中心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在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方面,中心已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项目、省部级项目,提交了大量决策咨询报告。2012年以来,中心专家共撰写上报决策咨询成果近300份,其中16份获中央政治局常委重要批示,22份获中央其他领导重要批示,26份获省部级领导同志重要批示。
在学术交流与协同合作方面,中心广泛联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海外研究力量,围绕西部边疆重大问题开展多方位的合作与交流。目前,中心已与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一带一路”智库联盟、“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尼泊尔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国际“喜马拉雅大学联盟”(HUC)、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新疆发展专业委员会、尼泊尔特里布汶大学、剑桥大学“康河计划”团队、剑桥大学蒙古与内亚研究所、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SDP)、印度尼赫鲁大学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2017年,中心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招生方式为普通招考,即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生。入学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一、申请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毕业的硕士生(最迟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
3. 非学历教育在读研究生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能报考。
4. 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5. 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二、接收专业、人数
2017年共有边疆政治学、边疆社会学、边疆史地三个专业方向接收考生报考。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民族学、人类学、人口学、历史学、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新闻学等硕士专业与边疆学招生方向相关的考生均可报考。
表1 2017年边疆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学科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
导师姓名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301J3 边疆学(边疆政治学,边疆经济学,边疆社会学,边疆史地) |
王卓 徐君 周伟 |
① 1001 英语 ② 2122 边疆安全与发展 ③ 3268 社会与法研究专题 |
科学学位 |
0602J3 边疆学(边疆政治学,边疆经济学,边疆社会学,边疆史地) |
霍巍 姚乐野 原祖杰 |
① 1001 英语 ② 2122 边疆安全与发展 ③ 3234 中国史研究专题 |
科学学位 |
1204J3 边疆学(边疆政治学,边疆经济学,边疆社会学,边疆史地) |
罗中枢 黄金辉 李涛 杨翠柏 |
① 1001 英语 ② 2122 边疆安全与发展 ③ 3242 公共政策 |
科学学位 |
详情见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scu.edu.cn/,在“目录查询”栏里选择“博士专业目录”,院系所选择“国际关系学院”。
三、报名、考试、录取程序
(一)报名
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进行。
1.网上报名:详细情况请关注2016年12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主页、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将发布的《四川大学2017年博士生报考网上报名须知》。
2.现场确认:2017年2月27至28日进行现场确认,除申请考核制外的其他招生方式的考生都需要进行现场确认。
3.提交材料:报考人员需在现场确认时送交下列材料(不能来校进行现场确认的可将相关材料在2017年2月28日前寄送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网报完成后即可下载打印);
(2)研究生学籍在线认证报告或学位证、学历证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供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学生证复印件,学位证书在入学前补提供;复试时查验学位证、学生证原件);考生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3)专家推荐书(报名时由网上下载,需两名专家推荐);
(4)同等学力考生还需出具外语六级或在职人员申请授硕士学位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发表论文原件及复印件、修读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必修课程成绩证明;
(5)硕士学位课程成绩单及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书(须授课单位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盖章);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者不提供此项材料;
(6)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的考生,需在现场确认时送交经教育厅(教委)民教处(高教处)签字盖章同意的《报考2016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否则将不会进入该专项录取。
(二)考试
1.初试时间:2017年3月25日至26日。
2.初试地点:四川大学(具体时间、地点详见准考证,准考证由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自网上打印)。
3.初试课程:(1)政治理论课(应届毕业硕士生和已获硕士学位者免试);(2)外国语(初试不考听力);(3)业务课两门(详见表1)。
4.复试:初试合格分数线划定后,西部边疆中心将组织符合要求考生参加复试。
(三)录取
1.录取原则:依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勿滥”原则进行。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综合得出。依据考生总成绩按照录取口径由高到低依次录取。
2.录取类别:分非定向和定向两种。
博士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博士生按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就业博士生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
四、其他说明
1.四川大学按照国家及四川省规定向所有研究生收取学费,同时设立奖助学金用于支持学生完成学业。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完备,由国家奖助金和学校奖助金两部分构成。国家奖助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助金包括学校学业奖学金和学校“三助”岗位津贴。具体情况请详见《四川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方案》(http://gs.scu.edu.cn/newDetail.aspx?ID=1951)。
2.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博士生分段完成学业,但博士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6年。
3.体检:复试时须在四川大学校医院体检,未达到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者,取消录取资格。
4.考生提交的申报材料和信息经查不属实的,取消考试资格,已录取的取消学籍。
五、咨询、联系方式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罗老师电话:028-85416270 电子邮箱:cwf_scujw@163.com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239办公室
邮编:610064
有关招生信息将在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scu.edu.cn/)、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网页(http://gs.scu.edu.cn/)、西部边疆中心网页(http://cwf.scu.edu.cn/)公布。
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