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热点
网站统计
摘要:教科书的工程不仅在于传递知识,还在于向学生传递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活动可使学生产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天下无外”的观念曾经有效促进了各民族融合,确保了帝制的延续。辛亥革命以后引入的民族国家模式将多元置于从属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又给多元增添了政治属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传统民族观形成一定张力。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一体”与“多元”思辨成为学术界关心的主要议题,然而相关议题的讨论与反思还未被教科书采纳。
关键词:历史教材 文化多样性 国家认同 教育
原文PDF:汪丽娟:文化多元社会与历史教材中的国家认同建构.pdf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总第136期)